透明与民主方能消弭养老转轨成本
一项涉及到千万人养老保障的改革要展开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日前表示,从2006年起,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将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个调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职工个人账户的规模将缩水,由职工个人全部埋单。
显然,这一新政是为了解决我国养老金巨大缺口的问题。前段时间一项研究表明,在新旧养老制度的转轨过程中,产生了约8万亿元人民币的养老金债务总额,社会出现了“谁来为我们养老”的保障危机——那谁来为8万亿元的转轨成本埋单呢?目前看来,就是要让职工为转轨成本埋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退休金是由单位和国家包下来的,到国家建设养老保险制度时,已退休老职工和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都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那他们的养老钱从何而来?很明显,新政缩减了职工个人账户,就是“用现在人的钱支付上一代人的养老金”,矛盾在代际间往后推,这意味着如今的职工将来退休时的养老金会缩水。
养老金制度改革,既涉及到转轨成本谁来支付的问题,又纠缠着代际正义——即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利益关系问题,掌握着资源分配权力的政府,一定要以谨慎、公正和对每一代人负责的态度来进行改革,遵循透明、民主、公正的原则,方能理性地消弭这8万亿元的养老转轨成本。
要解决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必须提高透明度。只要养老基金债务真正变成了明债明偿,偿还的具体方式和筹资手段就比较好办了,国际上通行的诸如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出售国有资产、发行福利彩票等方式,如此才能让社会理性承担改革成本,而不是让一代人稀里糊涂为另一代人的养老埋单。
此外,因为养老金问题涉及到代际间的利益关系,而且关系到差不多每一个职工的现实利益,政府必须充分听取民意,必须举行听证会,让利益主体有充分的政策博弈空间,如此才能充分地接近代际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