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新政挣脱老龄化陷阱
人口红利期:养老体制改革正当时 经济学家分析,我国在2009年到2018年处于“人口红利”阶段。所谓“人口红利”指的是这一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世界银行的一份测算显示,中国养老金体系在未来几十年中除了短暂的“人口红利期”略有盈余外,将长期处于赤字状态。专家提醒,除非中国在这个“人口红利期”内对养老保险体制进行及时改革并积累足够的资本,方能应对随之而来的抚养比例上升带来的压力,否则防范与化解养老金危机的机会将转瞬即逝。
从这个意义上说,12月14日,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养老金新政是一次战略性的抉择。 谁动了我的养命钱 1995年,国务院颁发的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规定:实行个人缴费前,国企职工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这意味着,1997年前退休的人员以及1997年前已经工作的人员,他们1997年前的个人账户并没有任何积累,是一个“空账户”。但是现在或者以后都需要支付,这就形成一个缺口。
10月22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在福州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中援引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绍光教授等人完成的《划拨国有资产,偿还养老金隐性债务》研究显示,在新旧养老制度的转轨过程中,产生了约8万亿元人民币的养老金债务总额。
征缴的养老金收不低支,每年大约有四五百亿元缺口,一直由中央财政在拨付;个人账户被挪用于统筹,“空账”规模已经积累到7000多亿元。 12月15日,国务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养老金新政的主题也是围绕着将个人账户做实。即———个人账户基金完全由个人缴费形成,全部归个人所有并且可以继承,具有与统筹基金不同的私有属性。而且,个人账户养老金完全根据个人缴费多少来确定。这意味着,多工作———参加养老保险的工作时间长、多缴费———个人缴费基数大,将来退休后就能多得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