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体制内外的改革预期:涨工资+养老金并轨
体制内外的改革预期:
涨工资+养老金并轨
有记者在采访公务员群体时,“希望涨工资”这一诉求被提及最多。
他们认为,公务员的工资差异,主要反映在基层与非基层、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以及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灰色收入的差异则是拉大差距的主要因素。
许多公务员呼吁“提低限高”,即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
事实上,有记者经梳理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务员共经历了四次大的薪酬制度改革,距今最近的则是2006年的规范津贴补贴改革(前三次分别发生在1956年、1985年和1993年)。
多年来,我国公务员一直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一个级别设置一个工资标准,但这仅是公务员薪酬结构中的一部分,评定考核机制尚未确定。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人社部已经就“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做了专题调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2013年的人社部工作会议上表示,人社部将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经济观察报》报道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从今年6月初开始,就在陕西、湖南等地,就公务员工资收入、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在湖南常德调研期间,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李江表示,本次调研是为今后修改公务员法、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做准备。
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人社部皆建议,要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作为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的参考依据,以此来形成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不过,因为本身职务的特殊性,公务员提薪的建议往往容易引发网友抨击。事实上,关于公务员是否需要提薪,如何提薪?争议仍然很大。
周志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务员工资高低不应一概而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不具有可比性,若要明确公务员收入是否合理,可以和同地区同等学历、同等资历也就是能力比较接近的人进行比较。
“其实发达国家公务员工资一般比市场企业低一点,因为公务员风险比较小,低薪换稳定是合理的。我们说公务员工资低,但一直没有好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基层工资确实相对比较低,但是根据层级相比,具体可以倾斜多少,这些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认为,可以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使得政策和标准制定更加符合地方实际情况。
在公务员制度改革的诸多期许中,另一项被广泛期待的是“养老保险并轨”。甚至有中部某市工商局副局长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如果把之前的养老金给我补上,我立马走人。”
“养老金并轨”是对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的一项改革措施。此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城镇企业职工两大类人员采取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享受不同水平养老金待遇的养老保险制度。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平均1900元,但同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是其2到3倍。因为二者差别较大,改革的呼声一直很高。
周志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养老保险并轨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推行起来难度较大。”他介绍说,早在2009年,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便下发了“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在山西、上海等5地试点,但由于涉及多方利益冲突而推进缓慢,至今没有真正落实。
彼时,新华网发文称,如果让财政负担的八成职工的退休金先期与企业职工公平性看齐,无疑是抓住了解决当前养老金不公问题的要害,剩下的公务员养老金向企业职工看齐便成了“小冰块”,要消融这些利益问题的“冰块”就容易得多,届时,争挤“公务员考试”独木桥的局面便会得到渐次化解。
毛寿龙同样表示“‘养老并轨制’值得期待”,他认为“养老保险并轨”对于公务员自身权益的维护也是有益的,在现有体制下,公务员没有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如果要离职,就等于要“净身出户”。
“如果实现‘并轨’,公务员转出体制也会比较方便。还可以增强公务员这个职业的流动性,让体制更有效率。”毛寿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并宣布于7月1日正式执行,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列为2014年重点工作。
6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皮德海也在一个论述上表示,对于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社会反应很强烈,今年要拿出方案,继续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
不少学者预测,事业单位员工进社保已经无悬念,公务员养老保险并轨箭在弦上。显然,这个领域的改革也会对公务员的去留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