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调整不应采用双重标准
4月4日七版刊载的《我们只是希望能够有尊严地养老》一文,我有话要说:一是贵报真实反映了我们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过低的境况,说出了早就想说又无处可说的心声;二是口述者是我的校友,际遇相同,自然引起我的强烈共鸣。
我196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钢铁冶金专业,1988年评聘为高工,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退休,养老金每月700多元,经几次调整到目前近1100元,加上特殊津贴(每月100元),仍比我的老校友何泽頫少100多元。因为收入低,退休至今年我一直在外地打工。
目前,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已比企业高出1倍,如果照现在的办法继续实施下去,将来的差距就可能是2倍、3倍甚至更多。这只能解释为机关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资源,把企业等上交的税收给自己的成员多加、快加工资和养老金。单以我家为例:我与老伴同时大学毕业,基本同时退休,我因在企业退休金近几年仅涨了300多元,而老伴因在事业单位就增加了1200多元,这还远远不是机关中最高的。
2006年,我所在的重庆市调整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前夕,各种媒体着力宣传这次政策要如何“倾斜”,舆论造得十分热闹,后来实施的却是一律每人每月增加170元,有高级职称者多加10元,年满70岁者每月多50元。
几个月后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金调整时,所有媒体都哑巴了,没有只言片语的宣传和报道,更无“倾斜”之说,其具体方案也无从知晓,但我老伴所属的市药监系统退休金调整办法是,有正高职称者一律每月多700元,副高者多400元,中级职称多300元……对照以上两种实施方案,深感对某些政策的不实宣传其实是一种忽悠公众,而“倾斜”之说更是成了笑柄,希望这些小动作以后还是少一些为好。
众所周知,不公平的双重标准是养老金调整政策中最受公众反感的,如2006年的养老金调整中,企业的高级职称只值10元钱,而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高级职称含金量竟陡增了40~70倍!
最近,报载上海仅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其首要原因就是待遇低下,而且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只有机关公务员的1/3~1/2。至于说有的个别技术工人一年能挣10万、20万乃至更多,我们应该理性地分析:这样的人群究竟在工人中占多大比例?建议政府和人大重新审视当前实施的一整套退休金制度,真正让广大企业退休职工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
为避免产生公务员给自己多加快加工资和退休金的嫌疑,建议每次调整工资和退休金时,其方案须由人大审议通过。
希望有关方面切实关注我们企业退休职工这一庞大的困难群体,这是从群众利益出发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2007年05月16日作者:山东青岛正望耐火材料公司 肖英龙魏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