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家庭的退休养老金理财规划
作者:北宸人力 |
发布时间:2017-10-15 |
阅读次数:2942
文章来源:https://www.joyowo.com/shebaonews/641812.html
【导读】:白领家庭的退休养老金理财规划 张小姐和丈夫王先生今年都已30岁,有一个可爱的宝宝,今年2岁,两人月收入均为万余元,加上每年的奖金,家庭年收入约30万元。家庭目前有自住房一套,价值120万元,房贷支出每月约3500元,日常生活开支每月需5000元,夫妻俩均已购买了医疗、人寿保险,保额充足,再加上帮孩子准备的教育金,保费总支出每月约2500元; 家庭资产状况优良。张小姐和王先生夫妇希望在孩子长大成人后,能够不给孩子增加负担,同时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目前,夫妇俩将闲置的资金全部投入股市,面对动荡的投资市场,张小姐2007年的收益不甚理想。张小姐希望重新调整自己的投资方向,做出一个合理的家庭理财规划,既要有效规避风险,又能积累家庭财富,为未来的退休生活积累资金。案例分析:虽然张小姐家庭资产状况比较好,但从专业的理财角度出发,将家庭闲置资产全部投入股市太过冒险,目前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参与股市的风险越来越大。所幸的是,张小姐和丈夫都已经购买了医疗、人寿类商业保险,家庭风险保障充足,并且能够通过强迫性储蓄的产品给孩子准备一笔教育金,这种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得家庭财务状况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良好的水平上。中宏人寿的理财师建议,张小姐可以根据资金的性质,做如下的财务规划安排。退休养老金储备退休养老金储备有三个显著特点:①趁自己有能力时,合理规划养老安排。据有关专家初步测算,在职收入在社会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其退休后的平均替代率更低至30%以下。何况,还要面临通货膨胀的侵蚀。对于张小姐和王先生这样的拥有较高收入的白领家庭而言,如果仅依靠社保,未来退休时的生活水平必然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而随着“4:2:1”的家庭模式(一对夫妇要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出现,子女赡养老人往往“有心无力”。因此,张小姐夫妇如果想在退休后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并且不给孩子增添负担,就要在社保之外,趁自己有能力时,通过其他理财工具筹措养老金,规划退休养老生活。② 储备周期较长,越早准备越轻松。退休养老投资是一件时间跨度较长的投资。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时间是有价值的。养老规划开始越早,时间越长,未来储备越多。打个形象的比方,准备养老金就像爬山,年纪越轻准备越省力。例如,同样是爬一座几千米的高山,顺着坡度不陡的台阶上山,和像攀岩一样直上直下,肯定是前者比较省力。所以养老金越年轻时准备越有利。最好能选择一种能够与自身价值一起“成长”的具有长期投资优势的理财产品。长期投资,您就可以让资本有时间增值,也可以克服短期的波动。③专款专用,稳健投资,组合规划。退休养老金是老年生活的“养命钱”,因此,要做到专款专用,强制储备,稳健投资。具体在养老金的投资安排上,要体现“攻守兼备”的特点。举例而言,在理财产品的绿茵场上,外汇、股票就像是“前锋”,冲锋在前,最有可能得分,同时受伤(亏损)的可能性也最高;地产、债券、银行存款仿佛“后卫”,作用在于降低风险;而商业养老保险则如同铜墙铁壁的“守门员”,能够真正做到专款专用,“球门不失”。球场上不能只有前锋,没有后卫,更不能没有守门员。构筑个人完善的养老体系,商业养老保险不可或缺。面对这样几个特点以及张小姐家庭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采取带有强迫储蓄性质的保险计划筹措一部分养老金,让年轻时的点滴积累变为年老时的稳固保障:以市面上的一款养老理财计划为例,该计划的特色是:固定年金,按月给付;家庭年金,接力领取;身故保障逐年递增,有效抵御通货膨胀;岁岁分红,共享成长。加入该计划后,可以有这些利益:年金领取:自60岁起至80岁,每月固定领取年金3000元,共计领取养老年金72万元;身故保障:年金开始领取前,身故保障逐年增长,最高可达约133.7万元;年金开始领取后,若不幸身故,可由受益人接力领取。现金红利:每年现金分红,直至合同终止。若累计红利按中档计算,80岁时可领取累计红利83万元。年缴保费:25407元,缴费20年。采用该组合计划后,张小姐已经为自己和王先生安排好了一笔退休养老金专款,专供退休养老之用,这笔专款将在张小姐满60岁时,每月固定返还张小姐3000元,一直持续到张小姐80岁。不仅如此,张小姐还可以享受分红收益。接力领取的概念尤其适合张小姐夫妻,如果在领取年金期间张小姐不幸身故,未领取的年金将由王先生继续领取,实现完美的家庭养老理财规划。闲散资金分散投资考虑到张小姐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我们建议,除了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张小姐家庭的其余闲散资金应采取多元化投资以分散投资风险,进而为养老金的储备添砖加瓦。建议股票投资比例应控制在总投资金额的40%以下,其余部分可投资于偏股型基金、投资连结保险、货币型基金和债券,比例可根据个人风险喜好加以调整。另外,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相当于货币型基金及债券,也可以作为投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