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
昨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关于社会各界民生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会议中提到提到,当前我国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养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单就养老问题而言,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而在目前的养老“三支柱”中,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体系的核心,第二支柱的年金制度规模尚未壮大即遇到发展瓶颈,而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被社会寄予厚望,第一二支柱较为薄弱的基础也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相关研究和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基本养老保险和年金的不足并不会直接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该领域的发展也有赖于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和市场经营方面的重视等多方面因素。整体而言,业界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持看好态度,一方面,有政策的推动,另一方面,整个寿险行业正在发生深层变革,无论是寿险公司的产品设计还是经营策略,都将更多聚焦于人们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型需求,也将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在加速,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在下降,这是当前我国养老事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群众养老的核心仍然是基本养老保险,即养老“三支柱”的第一支柱,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超过8.88亿人口,约占总人口65%,累计结存规模超过4.4万亿元,在养老金体系中的占比将近80%。
不过,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正在逐年下降。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大约只有40%,而目标替代率为60%,不能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对比来看,世界银行建议如果退休后生活水平与退休前相当,养老金的替代率需要达到70%以上。作为养老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原本被寄予厚望,不过近几年的实际情况表明,其发展与预期存在落差,目前进入了瓶颈期。
根据人社部数据,2014年到2016年建立企业年金的单位数分别约为7.33万个、7.55万个以及7.63万个,最高数量占全部企业的比例不足0.5%。2016年覆盖职工数约为2325万人,且自2014年起参与的职工数持续处于停滞态势。2016年年底企业年金基本累计结存约为1.1万亿元,在养老金体系中的占比约20%,结存余额的增长主要是存量缴费的增长。
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持续降低,企业年金覆盖范围小,发展进入瓶颈期,同时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尚未正式起步,养老体系的保障力度还比较有限。
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2017年年底前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的再一次明确,为其发展进入快车道留下了想象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养老“三支柱”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示,从实践结果来看,我国推出的企业年金和税优型商业健康险实际运行情况与预期有一定落差,这也是推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需要注意的方面。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三点,一是要协调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发展,充分考虑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有效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商险的发展腾出空间;二是要更加市场化,在产品设计、市场经营等方面,给保险公司更多的微观决策权,通过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三是要进一步加大税优支持的力度,以此拉动需求。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险企参与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积极性也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寿险行业的转型发展,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经营策略,寿险公司都将更多聚焦于人们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型需求,利于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但同时,也需要政策给予保险公司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和发展空间,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