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家养老保障条例"拟明年出台
法制晚报讯 本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和“医养结合”等问题将立法进行保障。记者上午获悉,《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条例》将在今年7月提请市人大进行一审,预计明年年初进行审议并或将通过。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今年首次全体会议召开,本市把今明两年要完成的80项重点养老工作,首次“分派”给20家政府职能部门,每项任务都明确了牵头单位和时间进度。
据介绍,市人大常委会已通过了关于《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条例》起草工作方案。《条例》将重点聚焦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和解决“医养结合”问题,通过立法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完善居家养老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
进展 草案起草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据介绍,《条例》将按照“问题引导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的工作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规。
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已成立草案起草工作领导小组。《条例》草案起草工作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办、法制办,市政府法制办、民政局、老龄办、财政局、人力社保局等单位人员组成。
同时,本市还将组建起草工作专家顾问组,由全国人大、民政部、高校、研究所和律师等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就立法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提供咨询和专家建议。
按照立法进程,法规草案将提请7月份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一审,并安排在9月和11月召开的常委会会议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审议。初步确定经常委会三审后,计划提请明年初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进行审议,并或将通过。
近日,市残联研究通过了《北京市脊髓损伤残疾人一次性护理用品配发暂行办法》。自7月1日起,本市2000多名“两便失禁”的脊髓损伤残疾人可免费申领一次性卫生护理用品。预计明年,脊髓损伤残疾人护理用品配发服务将纳入政策保障,根本上解决脊髓损伤残疾人的困难。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伤,造成了损伤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残疾人生活面临运动、感觉、膀胱、排便、呼吸、性、体温等功能障碍情况。
脊髓损伤者是肢体残疾人群体中最为痛苦的一个群体。因脊髓损伤残疾人多伴有两便失禁问题,需要长期使用一次性卫生护理用品,这也给这些家庭带来了较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