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定调养老金改革 将消除身份地位差别
养老金改革是大家一直关注的社会焦点,清华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讲公平和可持续恰恰说明过去的制度框架中存在很多不公平和不持续的因素,在这两大原则的指导下,三中全会之后全国的社保制度将正式进入体系建设阶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框架搭建。
原标题:全会定调养老金改革 将消除身份地位差别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对未来中国社保体系建设只提了一句话——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却蕴含着对过去十年间社保改革诸多失误之处的矫正。
清华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讲公平和可持续恰恰说明过去的制度框架中存在很多不公平和不持续的因素,在这两大原则的指导下,三中全会之后全国的社保制度将正式进入体系建设阶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框架搭建。
“就养老金的顶层设计而言,‘公平’就是指导下一步如何并轨,‘可持续性’是指为了保持基金中长期收支平衡需要增加缴费年限,这等于已经定调了。”杨燕绥说。
公平:消除身份和地位差别
“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的搭建,但这个框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城乡分割、制度碎片化等,最受诟病的就是身份不同而导致的待遇差别,如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养老待遇相差过大。
杨燕绥说,社会保障是保障公民基本安全的制度体系,应该消除人的身份和地位的痕迹。全会公报提出公平的原则要将公平的指导下,消除城乡差距、多轨制差距,以及户籍制度带来的差异和不公平。
具体政策取向上,公平将指导下一步的并轨,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并轨,不同人群之间医疗保险制度的并轨,也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的并轨,这些都将一步步地推进。
正在进行的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中,并轨是一大难点。从2008年开始,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先期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试点。但时隔五年,基本没有实质性动作,被业内称为“失败的试点”。
同时,1000万公务员是否与3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起进行并轨也是一个焦点,如果公务员不进去,事业单位和企业合并比较困难,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很难有效推进。据本报记者了解,虽然人社部曾经就并轨公开表态是大势所趋,但实际上对于公务员是否参加却含糊其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社保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行政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杨燕绥认为,公报中这些内容虽然没有和社保写在一起,但却是社保改革的基础。
比如户籍制度改革之后,随着户籍管理的淡化,社保卡的功能将越来越被强化,户籍制度改革同时应该推进社保号码和社保卡,以及背后个人档案的管理。
“社保卡记录终身、便携流动,全国联网的特点将消除户籍所带来的身份不公平,社保卡的推行也将冲击当前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多龙治水和信息孤岛。”杨燕绥说。
然而,统筹层级向中央提升,社保数据向上集中是社保卡取代户籍管理的前提。当前社保统筹层次过低因此成为社保卡全国推行最重要的障碍,县市级的统筹决定了它不可能全国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