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保险的三角悖论及应对之策
中国养老保险的三角悖论
近些年来,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已经取得较快的进步,突出体现在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得以建立并快速覆盖;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水平增加较快。公职人员退休制、职工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三轨并存将实现中国式的“人人皆年金”,实现养老保障人群全覆盖。然而,在成绩之外,这几年全社会对于养老保险也是热议纷纷,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率过高。企业缴费率20%,职工个人缴费率为8%,总计法定缴费率排在全球第15位。
二是养老金待遇水平较低。这突出表现在虽连涨8年,但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还是不断下降,且未建立稳定的调整机制。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待遇更低。社会上广泛关注的养老保险“双轨制”问题,实质是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者认为自己的待遇低,要求提高养老金。
三是未来养老金缺口较大。按照笔者在一定的假设下的初步测算,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体系到2016年前后会出现当年资金缺口,其后不断攀升,到2050年将占G D P的5.05%。考虑已有的资金积累和维持现有力度的财政补贴,到2050年累积的资金缺口将占当年G D P的51%。当然,养老金缴费体系的缺口实质是未来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并非意味着政府没有能力发放养老金。
除此之外,还存在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较窄、统筹层次过低、个人账户空账、部分地区当前养老金缺口较大、提前退休现象严重、居民养老保险如何与职工养老保险对接等诸多要通过改革予以解决的复杂问题。
但单就以上所列三个社会主要关切点而言,这是一个三角悖论。按常理来说,缴费率高,替代率较低,就不应当发生资金缺口大这一问题。中国这三个问题并存,最基本的原因在于缴费体系内老年抚养比过高。1998年至今,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内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与缴费人数之比,一直在31%-34%之间波动。
最为突出的挑战:财务可持续性
中国养老体系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最为突出的挑战是:如何在确保未来养老保险体系财务可持续性的基础上,适度降低缴费率并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退休待遇。需要指出的是,未来的养老金缺口并不可怕,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中国也并非最为严重。然而,养老保险体系的三角悖论,使得政策调整困难重重。缴费率过高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与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均不利,从遵从民意角度养老金待遇还需提高,但如降低缴费率,提高养老待遇则会加大资金缺口。对此需要全社会理性讨论、坦然面对,在各种可能的政策选项下取得共识,打出“组合拳”。
养老保障领域的管理必须有长期视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必须考虑到其长期影响。
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方向,但须注意时机和方式。我国当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低于发达国家标准。现实中大量提前退休的存在,导致实际退休年龄过低。以若干省份的调研情况来看,提前退休比重占30%以上,男性实际平均退休年龄为53岁,女性为48岁。如同发达国家一样,延迟退休年龄是应对养老金缺口的必然方向,效果明显,需要注意的是时机和方式。所谓时机,需要考虑延迟退休年龄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会挤出青年人就业。总体判断,当前是讨论改革方案的恰当时机。所谓方式,应注重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在10至20年来调整到位;采取弹性可选择的方式;应注重对改革过程中利益可能受损者给予适当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