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三难”何解
去大医院看病,“一号难求”,怎么办?出了医疗纠纷,医患间互生敌意,怎么办?异地医保去报销,过程繁琐、苦不堪言,怎么办?……来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指出,虽然医疗体制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挂号难、医患愁、医保累,目前还是老百姓心中看病就医的“三大难”,需要有关方面持续改革发力尽快解决。
挂号难:医疗资源为何胖瘦不均?
“挂号难难于上青天”“排队3小时看病9分钟”,大医院人满为患;“不信任、不愿来”,患者担心“治不好病”,基层医院冷冷清清——这是当下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的写照。
2013年,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就诊约2亿人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三甲大医院。“老百姓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优质医疗资源既紧缺又严重浪费。”一位老医生向记者抱怨。与之相对的是,人才匮乏,设施老化,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率与住院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医改工作的重心。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都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建设问题。“用更合理的布局、更到位的设施、更优质的人才,赢得患者信任,把患者‘留’在基层。”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吴明江说。
医患愁:白色暴力何时能休?
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近些年,医患纠纷呈现恶化趋势,医暴频发已衍生为一种“社会病态”。
“医患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沟通,是发生医患纠纷的重要因素。”全国人大代表、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张福维认为,在信息体系遭受破坏的大环境中,医疗作为社会化行业,也难逃其害。特别是我国医疗鉴定机构隶属卫生部门,在事故鉴定上容易被看成“串通”,由此加重了患者对鉴定结果的疑虑。
吴明江委员提出,解决医患纠纷,首先要建立第三方调解机构,由医学专家、卫生、司法等部门组成,给患者及家属一个合法和有公信力的平台;其次是完善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制度,化解事故带来的赔偿风险。
医保累:“全国漫游”能否有序开展?
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代表朱雪芹说,国务院医改办最近明确,今年6月底前所有省份启动大病保险试点工作;继而12部委下发通知,要求15个省份100个地市开展跨省医保费用即时结算试点,服务城乡居民超3亿人
这意味着,实现养老、医保“卡随人走,异地转移”的“全国有序漫游”迈出实质性步伐。 尽管如此,“现时不同地区保障水平、缴费水平的不统一,医保药品、诊疗、服务设施等目录编码的不统一,都依然是摆在医保异地漫游前的一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