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汇总医保成重点;医改三年投入资金巨大
中国的深化医改进行了两年之后,有几多成绩,也有几多问题。在全国“两会”上,无论是全国政协委员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在正视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仍在呼吁当前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问题最直接的因素就是钱,它是当前五项改革重点最终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在昨天举行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用数字解读了这个关键性因素:钱。
王军表示,在深化医改的三年规划中,全国财政投入新增1134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3659亿元。“从总量上来看,中央要比原来测算的投入增加341亿元,全国要比原来测算的8500亿元增加2842亿元。如果再包括以前年度安排在这三年期间使用或即将使用的财政资金,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大一些,全国均超过3000亿元。”
中央财政中公立医院缺位
王军表示,从投入结构看,各项重点改革得到了较好保障,特别是较好地体现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要求,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这种做法没有错,是在投入方面尽可能地给群众带来更多更好的实惠。但是整个深化医改中,关系到其成败与否的关键——公立医院改革,似乎在中央财政的这笔账中没有显现。
王军介绍说,在加大医疗保障的投入上,给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保都提标,这三年中央财政花了2300亿元,占到中央财政整个医疗卫生支出的50%以上。另外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等,三年中央财政投入将超过1100亿元,占24%。其次是投入到建公共卫生均等化机制,全国人均15元,花了900亿元,占了20%。
纵观上述数字,中央财政剩余的6%中,还含有对西部补贴的费用,那用于公立医院改革的资金到底是多少?
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安排》中关于改革补偿机制方面,是通过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加大财政投入补偿、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设立药事服务费、实行差别加价等方式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
以药补医是一个事实,而公立医院是营利性医院也是一个事实。在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医卫联组会议上,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表示,最重要的是以药养医的问题,这几年政府投入太少,医院的行为就是营利行为,而不是非营利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林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多年来政府给公立医院投入只占公立医院全年运转费用的7%,公立医院必须提供有偿医疗服务,维持医疗收入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在政府投入只占7%的情况下,93%的费用将通过公立医院改革补偿机制获取。在《安排》中指出,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具体途径,鼓励通过收付费制度改革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合理调整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政府投入政策。
“今年将对所有的医疗项目价格进行重新评估,价格进行重新调整。”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卫生厅厅长焦红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表示。
而公立医院改革的补偿机制,在公立医院的原有盘子里“找菜”成为了一个既定的事实。
医改如何推进?
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表示,应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的旧机制,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到公益性。
孙志刚指出,必须通过综合改革的办法,包括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品采购供应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的一系列配套改革来彻底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同时又避免回到“大锅饭”,建立一个全新的、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充满活力的新机制。
通过这个新机制的建设和运行,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到公益性,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使医生回归到治病防病的角色,而不是推销药品的商人;使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而不是赚钱的工具。使老百姓能够从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和医疗机构改善服务当中得到明显的实惠,也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和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孙志刚还举了其在担任安徽省副省长时的改革例子,称改革的效果非常好,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体制。
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每一个乡镇有政府办的一所乡镇卫生院,每个社区有一个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编制管理上有重大创新,编制只是为了招聘人员、核定收支、给予补助的依据。所有的人员,不管原来是编制内还是编制外的,一律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共分流安置了近2万人。同时,又进了近2万人,都是有学历、有从业资格的,队伍得到了明显的优化。
分配制度方面,建立体现绩效考核的分配激励机制,拉开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药品采购机制方面,他们采取了新的招标采购办法,使招标采购的价格比原来大幅度下降。在乡镇卫生院一律取消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平均下降50%左右。
经费保障方面,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差额补助的办法,对乡镇卫生院每年要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和补助的金额挂钩,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和个人收入挂钩。
“乡镇卫生院实际上就是我们最基层的公立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当中,能不能借鉴在乡镇卫生院这一系列的改革办法?我觉得有不少的问题是相通的。”孙志刚指出,比如以药补医的机制,无论是什么样的医院,都应该靠提高医疗技术和改进服务获取收入,而不应该在卖药的问题上做文章。乡镇卫生院改革当中采取的这种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药品采购机制的变革、经费保障制度的变革等等一系列的改革做法,都可以给公立医院改革的研究带来启迪。
不过,孙志刚也承认,公立医院的改革更为复杂,不仅仅是以药补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