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红利应优先解决社保缺口
这是一个被引用多次的故事。
1982年,美国阿拉斯加州全州40多万居民每人都收到了一张价值1000美元的支票,这不是圣诞老人的礼物,而是源于该州于1968年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州政府将由此获取的收益建立了一个“永久基金”,向所有的阿拉斯加州居民发放等额现金分红。至今,阿拉斯加州居民已经连续二十多年分得红利。
眼下,分红,还是不分红,这已不是一个问题。
9月13日,《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公布,2008年,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全面展开。而从今年10月份开始,烟草企业及国资委监管的155家中央企业将陆续向财政部上缴总额约17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红利。在国企必须向国家上缴红利已成为共识的情况下,人们更关心的是,钱将用到哪里?
根据《意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来支出的主要方向是:资本性支出(即扩大生产规模之类的挖潜投入)和消费性支出(用于弥补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等方面的费用),只是在最后才附加了一条“必要时,可部分用于社会保障等项支出”。“必要时”、“可”、“部分”等三个修饰语,使老百姓不难发现,自己的荷包离国企分红还遥远的多。
而所谓国企分红,实际上主要仍是“取之于国企,用之于国企”。只不过,国企各自的利润不再全部留在企业内部自行安排使用,而是上缴一部分到国家财政,由其统筹安排使用而已。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支出,由企业在经批准的预算范围内提出申请,报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直接拨付使用单位。
这显然有违国企分红的应有之意。
国企分红用于公共事业,乃是其终极目的,它不仅充分体现了国企的内涵所在,也有利于推动公共事业的发展。而目前,建立和谐社会最大难题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短缺以及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强化“专款专用”的资源分配和利益格局并不符合变革方向。
国企红利应该更多的用于保障。国企红利内部消化的方式不仅会造成资金社会效率低下,还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在确定分红之前,随着国企经营状况的改善,国企尤其是垄断性行业的国企,其垄断利润经过多年沉淀,已造成严重的分配不公,至于铺张浪费、将利润转化为本系统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做法更是非常普遍,备受公众质疑。
此外,国企留存利润过多,因投资冲动的局限性及治理结构不完善,很容易导致企业投资规模过度扩张,这不但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也会使国家抑制投资过热的效率受到制约。再者,具有垄断背景的国有企业所形成的巨额利润,实际上很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赋予的行政垄断权,而不是自身的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营努力的结果。国有企业利用垄断和国有银行的支持,赚取了大量利润,再把这些利润留在国有企业,继续巩固其垄断市场地位,民营资本就没有了发展的空间。
也有人担心,把国企的红利上收之后,国有垄断企业自身效益和内部待遇下降,可能会影响其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变相把国家上收的红利转嫁到公众消费者身上。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显然,国企红利的上交,不能代替国有企业改革的本身,依然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
实际上,公众并没有期望能像阿拉斯加居民那样每年得到等额支票,人们更乐于见到的是当前严峻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缓解。试想,当老百姓不再有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时,国内消费的激活必将为国企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支持,这也会为社会稳定与和谐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