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工作 社保局长3次泪别废墟下的母亲
5月19日下午2时28分,天府大道19号,都江堰社保局临时办公地点大门口。一早就忙个不停的社保局长李桦刚刚坐下,准备歇口气,防空警报声破空而来,大道上正在行驶的车辆也同时停下鸣放悲声。
李桦赶忙站起来,静穆肃立在骄阳之下,强忍住就要夺眶而出的眼泪。他有双重的悲伤,因为他哀悼的地震死难同胞中,有一位就是他7旬的母亲。而此时此刻,他的母亲在那一堆废墟之下,已经被掩埋了7天7夜。
在旁边不远的帐篷里,静穆肃立着一位平头男子,他的名字叫李涛。他的父亲李书华是阿坝州林业储运总公司的退休职工,在此次地震中不幸遇难。下午1时,他作为遇难者家属第一个赶到这里,在很短时间里就领到了7104元的丧葬补助费。他之所以还没有离去,是因为还要领取一次性抚恤金。
3分钟过后,悲声停歇。李桦侧过脸去,抹掉了已经夺眶而出的眼泪,又立刻转身去照应现金发放现场。在刚才的静穆肃立里,他似乎完成了和废墟底下母亲的告别。“今天是灾后第一次发放社保有关款项,而且是现金发放。在这个特殊时期,不能出任何纰漏。"他告诉记者,眉头始终无法舒展。
而接下来的几分钟,李涛也顺利拿到了一笔7732元的一次性抚恤金。“昨天单位通知我今天来领钱,我感到非常惊讶。"李涛说,“我原来以为至少要等一两个月,没有想到政府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开展起了工作。这是政府对我们灾民最大的安慰!"
到下午下班时,共有10名参保遇难人员的家属前来办理,一共领到了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抚恤金21万余元。“这是都江堰正式启动受灾参保人员款项发放的第一天,我们按照有序推进的原则开展工作,很多参保受灾群众还不知道这个信息,相信明天前来办理的人员就会多起来。"李桦说。
第一次泪别·伤痛
“我也很想留下来拯救我的母亲,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在幸福路商业街三楼办公室。李桦正和二轻局来的人讨论有关社保遗留问题,他看到办公桌对面的人摇晃起来,紧接着他感到坐在椅子上的自己也摇晃了起来。跟着,墙皮开始脱落,哗哗地掉在地板上,“地震了!”李哗听到办公楼上有人大声喊起来。
此时,社保局信息科科长胡建正在指导工作人员进行社保资料的修改,而他的工作笔记本电脑正在对最新的社保数据资料进行拷贝,巨震之下,电突然停了。他赶紧跑出办公室,组织科室里的员工撤离,口里喊着“不要慌不要乱”。
当时整个大楼里里人很多,社保局就有70余人,还有一些外来的办事人员。“部分女同志也有些惊慌失措,但整个撤离过程,非常有序。”李桦说,“这得力于每个科室的干部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有效的组织。”当全楼工作人员基本撤出大楼,胡健看到李桦跟在最后非常镇定地跑了出来。
在办公楼旁边的杨柳河边,李桦对所有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点名。“大家出来之后,不是乱跑,一轰而散,而是很快就集合在了一起。”李桦说。在他看来,这是一支非常有组织、纪律意识很强的队伍,即使在危难时刻,也不会乱了方寸。经过点名,70余名员工都在,没有一位死亡,只有两位女同志由于墙砖掉落,受了一点轻伤。同时李桦也清点了前来办事的人员和办公楼的打扫卫生的人员,他说:“我必须对社保局办公楼里的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负责。”集合之后,李桦组织大家往幸福大道疏散,并叮嘱大家随时要听从组织安排。
2时40分,安排妥当的李桦匆忙赶到离办公楼仅几分种路程的李家花园时,他惊呆了。只见他家所在的楼房已经整体垮塌,一二楼向前倒塌,三四楼则直接塌陷,五六楼又向后倒塌。而他年迈的父母地震前正在二楼的家里。焦急的李桦扯起嗓子呼喊了几声“爸”“妈”。从废墟里边传出了父亲虚弱的声音。李桦顾不得危险,艰难地钻进了二楼的客厅。只见他父亲头上顶着两个沙发垫子,颈上血迹斑斑。在小区保安的帮助下,他救出了父亲。然而当他再度呼唤母亲,却听不到任何回音。
“我父亲是退伍军人,有一定救生知识;而我母亲,很可能在逃跑过程中被砸死了。”李桦分析说,“我也很想留下来拯救我废墟下的母亲,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2002年,李桦才把父母从达州老家接到自己的身边,希望他们能够安享晚年。“但是作为政府部门干部,现在全城危急,我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亲情而擅离职守,放弃我的工作岗位和职责。”
于是,李桦眼含热泪,告别了废墟底下生死不明的母亲,把父亲背了出发安顿在了杨柳河边,让妹夫小郭照看,然后就赶紧跑去幸福大道。此时,都江堰的应急指挥中心已经在最短时间里成立起来,就暂时设在幸福大道。李桦在最短时间里,找到一辆车开到那里,上面有社保局的明显字样,正好作为部门的集合标志。
第二次泪别·愧疚
“如果挖出我母亲的遗体,一定要告诉我一声。”
13日凌晨2时,当李桦经过杨柳河时,他发现安顿在河边的父亲不见了。由于联系不上妹夫,还以为父亲已经遭遇不测,不禁悲从中来。
此时,李桦正带着医疗救援队赶往都江堰人民医院。由于成都方向赶来的救援队伍,都不熟悉市区道路,李桦组织局里的干部员工到指挥中心听从调遣。他们的重要任务就是去为救援队当“向导”。这已经是他当晚跑的第三趟了。
到了13日白天,任务发生了变化。李桦接到一个指令,由于灾区物资紧缺,需要赶紧到城区一些超市抢救物资,于是他又带社保局小组到了设在海蓉药业的物资处。在都江堰市纪委书记赵浩宇带领下,大家赶往德惠超市。
“当时非常危险,因为超市房屋也严重受损,又在不时发生余震,如果房屋倒塌就有生命危险。”这几天一直跟着李桦参加救灾的社保局工作人员王炬说,“但是这些物资又是灾民的生命线。看着赵书记、李局长都身先士卒,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王炬说,有领导在,就感觉很塌实。
而让王炬印象深刻的是,大家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虽然就在物资处,却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物资是要运送到灾区的,规定政府工作人员只能自己解决食物。但毕竟大家需要有力气干活,最后每人分得了一块面包和一瓶水。在当天,李桦带队将运送物资分别运送到灌口、蒲阳等镇。
这时,李桦虽然和爱人苏香兰取得了联系,但是根本没有机会见面。作为财政局工作人员,苏香兰同样在指挥中心听从调遣。“她的任务更重要,涉及到救灾资金的调拨。”李桦说。而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被接到成都亲戚家,他们可以全副身心地投入救灾工作中来。
然而李桦心里,仍然有着深深的牵挂。那就是他的父母。到了14日,终于得到了父亲的消息,原来妹夫小郭已经把他接到了郫县进行治疗。“我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李桦说,但是由于救灾任务实在间不容发,他根本抽不出时间回到家去寻找废墟下的母亲。
直到16日傍晚,他听说小区楼房废墟里挖出了一具遗体,赶忙往家赶。然而却不是他的母亲。此时,财政局已经组织救援队伍在这里展开营救,负责的是副局长陈建国。他告诉李桦,基本没有生还可能了,这些天没有发现有生命迹象。
“如果挖出我母亲的遗体,一定要告诉我一声。”李桦忍住泪水,对陈建国说,“无论如何,我要看我母亲最后一面。”然后,李桦转身,抹泪。这个时候,社保局恢复业务的工作已经紧密锣鼓地开展起来。
第三次泪别·释放
“刚才俄罗斯的国际救援队已经来过了,已经证实塌楼里不再有生命特征。”
13日晚上,都江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邬能芳赶回来时,发现社保经办业务已经陷入全部瘫痪。地震发生时,她正在云南参加全国培训学习,由于机场关闭,她心急如焚,最后取道重庆,辗转回蓉。第二天,她马上组织召开干部会议,要求紧急开展工作。在她看来,“社会保障这一块在救灾中尤其重要,如果灾民能及时拿到钱,就能体会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人心才会思安,社会秩序才会稳定。”
而令邬能芳欣慰的是,李桦已经紧张有序地启动了恢复社保业务的工作。
13日晚,李桦和社保局副局长骆顺忠,一起在市区到处找地方,作为临时办公地点。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天府大道19号新鹿大酒店里的空旷场地。有了场所,还要办公设备和生活用品、食物等。 “由于员工基本上都无家可归,我们的办公地点也是大家的临时生活和休息场所。”李桦说。
骆顺忠去找他的两个朋友借了3万多元,当温江社保局过来探望,也慷慨解囊借了5万元。这样去买回了部分帐篷、食品、床、桌椅等,临时办公的场子拉了起来。胡建也冒着生命危险回到摇摇欲坠的办公楼,抢出了那台备分了全市社保资料的笔记本电脑,这成为开展社保工作的基础。
然而,场子拉起来了,如何把全体员工集合起来开展工作还是一个问题。14日早上,李桦手写了一纸通知贴在了办公楼下的一根电线杆上,希望员工到临时办公地点尽快开展工作。“当时,通讯不畅,根本无法电话联系。”而令李桦感到意外的是,第二天就有40余名员工前来报到。到18号,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按时来上班了。
胡蕾怀有几个月的身孕,正在休养也打来电话问,要不要回来工作。由于临时办公地点条件实在过于简陋,李桦拒绝了她的要求。陈健的老公是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在这次地震中不幸遇难。丈夫刚刚火化,就给李桦打来电话,希望来上班。李桦于心不忍,希望她在家好好处理好丈夫后事,照顾好孩子。
可是当李桦这么说的时候,他的母亲同样还在废墟底下。
19日,来到临时办公地点的成都市社保局局长刘锋对记者说:“我在这里,无时无刻都在感动。”而在邬能芳看来,他们这支干部队伍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经住了考验”。她认为这样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平时大家就在这样的要求中潜移默化、习以为常了,在危难时刻就能纷纷体现出来,得到验证。”李桦则觉得,社保部门本身就是便民服务性机构,关乎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这个时候必须要有快速反应和有效组织。他还特别提到,这次受灾社会保险的“城乡一体化特征”,在参保人员中,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都有一个“市民”身份,享有一样的赔付政策和赔付标准。“这样,能更加体现政府以人为本的关怀,更有效地安抚民心。”
都江堰社保业务终于做好了准备。李桦可以暂时松一口气。17日晚上11时,他驱车第一次去郫县探望了父亲,并在亲戚家里洗了一个热水澡。这是多日来第一次洗澡,并第一次换衣服。“第二天要见成都市下来的领导,总得注意一下形象吧。”李桦说。
18日傍晚,临时办公地点的准备工作安排完毕,李桦在地震之后第三次回李家花园。从大街进入现场的通道已被封锁,一支解放军队伍正在这里进行着救援工作。李桦拿出烟,给在路边休息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递上。陈建国告诉他:“刚才俄罗斯的国际救援队已经来过了,除了搜救出三只小狗外,已经证实塌楼里不再有生命特征。”尽管这是预料之中的结果,李桦仍然难以接受。他背过脸去,泪水长流,似乎多日郁积的情感终于找到了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