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养老金应走出零花钱窘境
居民养老金应走出“零花钱”窘境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目前标准仍为2009年试点时的每人每月55元,被民工指为零花钱,不能靠其生活。人社部农保司刘从龙副司长称,单纯看55元不高,但对农村老人改善生活的作用也不可小瞧,也不能将居民养老和职工养老待遇相比。(3月14日《人民日报》)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解决了广大农民和城镇居民养老金从无到有的问题,让国家养老的阳光正式普照广大农民和城镇居民,在制度上填补了我国养老领域的最后一片空白。应当说,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走低起步、广覆盖的策略非常正确,正如广大农民群众所说,“有比没有强”。但是,在物价不断上涨当下,人均城乡居民养老金只有区区81元,还买不到50斤大米,毫无疑问,这样低标准的养老金切切实实的沦为了“零花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可否认,养老金沦为“零花钱”,的确如人社部官员所言,与城乡养老保险起步晚,个人账户积累少有关,甚至很大一部分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老人没有个人账户积累,压根就没有交过养老保险。但另一方面,与养老金补贴力度偏低也密不可分。城乡居民养老金至今还停留在2009年的55元标准,稳步不前,这实际上意味着城乡居民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在下滑,2009年时55元尚能买到50斤大米,而到了现在的2014年55元只能买到一箱品牌方便面,与之相对的是,我国连续十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养老金接近2000元。
为让老人们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实现全覆盖之后,应当由广度逐步走向深度,城乡居民养老金应当走出“零花钱”窘境,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担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因此,国家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必须大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投入力度,尽快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一方面,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供不同层次居民选择,扩充个人账户积累。另一方面,最关键的是,国家应当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并随和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一样同步提升。在这一点上,国家财政完全有这个能力,而不应该以财政承担不起而拒绝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