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各地试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
11月14日,230 万广州农民期盼已久的《广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正式实施。按规定,广州农民可以选择5 个档次,个人每月缴纳30-110元满15 年后,将在退休后得到110-330 元不等的养老金。
广州成为我省又一个在农村养老保险领域进行试水的城市。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养老保险这一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覆盖广东农村。
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梅县农民林丽清拿着社保卡笑逐颜开
“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11月15日,羊城几乎所有报纸都刊登了这一新政的报道,介绍了广州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和政府资助标准等内容。
但增城新塘镇的林叔却还未听到这一消息。
“我早就想买养老保险了,也去咨询过,说不让买。”林叔把买养老保险看作是长线投资,为的不仅仅是自己老有所养,也是想给子女减轻日后的经济负担。
记者告诉他,刚刚实施的《广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年满 35周岁、不满60周岁的农民都可以参保,个人和集体均有五个档次可供选择,政府根据个人和集体选择的档次设立相对应的五个资助标准,全部划入个人账户。
广州市、区两级财政将拿出36亿元的资金支持农民参保,争取在本届政府任期内(2012年前)基本覆盖35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达到中央对农村养老保险 “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
林叔认为政府搞养老保险肯定是好事,每个月30-110元的个人缴纳费用是可以承受的。
但他认为让集体缴纳这一块有点困难,因为村集体可能没这个经济能力,或者意识不够,不愿交钱。广州的办法规定集体不缴农民也可以参保,“这种缴纳方式比较有灵活”。
土地反包助集体筹资
广州林叔担心的村集体资金统筹问题,在试行了农村养老保险3 年的中山曾经出现过。
早在2005年元旦,中山市就启动实施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中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副主任盛远中告诉记者,他们曾经去江苏取经,也和东莞交流过,具体方案是在精算师测算下制定出来的。原则是以收定支,保证农村养老基金的良性运转。
中山规定村民可以在300 元年缴额和500 元两个档次上任选一个基数,参保单位(即村集体)负担8%,被保险人负担8%.
可在试行之初就遇到了困难。
按规定,参保对象需以村(居)民委员会、经济联合社、农村股份制合作社和村民小组等独立经济核算单位为参保单位。这让部分村民和村集体有意见。
有村民说:“这是强制性参保,霸王条款!”有村集体说:“我们没钱,不参加!”
中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员反复做工作,强调参保单位可自愿参保,如果个人实在不愿意参保的话,要写申请书,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之后就可以不参保,以后都不能享受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
而对一些经济实在比较贫穷的村集体,中山市创造性地推行土地反承包政策,即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签订长期合同,按合理的价格,将各个村小组的土地集中到村委会,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租金价位,再将土地出租给外来的种养户,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既可以用于农民参保,又可以提高村集体经济实力。
另外,中山还力促农民就业,鼓励村民通过就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享受更高水平的养老待遇;今年,市政府还安排2000万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拨付给四个欠发达的镇区,扶持农民参保。
在政府、集体的出资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农民的参保热情也调动起来了。
目前,中山市按300 元基数缴费的农民,每月能领到退休金189 元,按500 元的,每月能领到315 元。截至今年10月,中山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近52 万人,约占应参保人数的80%.
城乡两种保险无缝对接
对于广大农民工比较关心的城乡两种养老保险如何对接这一问题,在已出台试行办法的三个市都出台了各自办法,使得农民参保打破了城乡二元化结构,只要有条件,城乡养老保险都可以相互转换。
中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副主任盛远中介绍,为解决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两个险种的衔接过渡问题,中山市规定缴费年限可相互折算。
“这就是说你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出门打工了,可以转换成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若辞工回家了,还可以换回来。”盛主任说。
广州则更加明确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之间进行无缝对接。
珠海市则开辟了两个通道:一是有条件的个人和经济组织直接参加城保;二是农民和被征地农民跨城保和农保两种办法参保后,个人账户可以有机衔接。这样,农民变换工作岗位或转换户籍身份就无后顾之忧了。
六旬以上老人可领津贴
已经出台的各地农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都规定参保年龄最高上限是60岁,60 岁以上的农民如何解决养老问题?这是各地面临的一大问题,这对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农村来说显得尤为急迫。
广州规定,年满60周岁的农民既可以选择不缴费,直接领取80元一个月的生活津贴,也可以一次性缴清15年的费用,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中山的农村老人也可一次性补缴后领取养老金。
2006年元旦实施的《珠海市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过渡办法》规定,珠海的老人可以直接领到100 元的津贴,但这钱不能“白领”。
30多岁的黄国权是斗门区西滘村村官,他已按规定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如能帮父母买养老保险,那全家的晚年生活就有保障了。
于是他到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咨询有关事宜。
“农民养老,参加农保;缴费不多,受益不少。”
“平时积累参农保,终身受益忧愁少;政府集体同补贴,让您安心来养老。”
宣传单上几句简单明了的宣传词,让珠海28万农民和被征地农民了解到参加养老保险的目的和意义。
黄国权被告知,农村的男性在16-60 周岁、女性在16-55 周岁之间能买养老保险,超过这个年纪的,就可以直接领到每月100 元的老年津贴。
他二话不说,就给爱人买了一份养老保险。当他等着帮父母领取津贴时,却被告知“参保人未按本办法规定参保并缴费的,其在同一经济组织的父母等直系亲属不享受老年津贴”。换句话说,黄国权三兄弟夫妻都参保,才能让父母领上津贴。
这可让黄国权犯起了愁,他是家里的老二,老三家也买了养老保险,可是老大家经济比较困难,连最低标准每人40元一个月都有经济压力,但是如果老大不参保,父母还是领不了钱。
于是黄索性帮老大夫妻买了养老保险,“一个月多出80元,换来父母老有所养。”黄国权认为这个制度虽然是为了保障基金的充裕,但有不合理的地方。
“假如一家有十个八个兄弟的,都分了家,要全部参加养老保险是有一定的困难的。”黄国权说,父母在户口本上都是跟随一个子女的,只要该户口本上的子女参加了养老保险,父母就可以享受养老津贴,这样才比较合理。
穷财政筹资压力大
经济欠发达地区梅州提起农村养老保险则不敢开口,究其原因,一个字: “穷”!
可梅县农民林丽清还是拿到了社会保障卡。
林是梅县城东镇书坑村的普通村民,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也能享受到原本属于城市人的社会保障。
去年底,在县城工作的林丽清丈夫谢轩轮打听到一则消息:农民可以到县地税局办理养老保险。谢轩轮将信将疑:“不会是失地农民吧?”
带着疑问,谢轩轮到了梅县地税局办证大厅,被告知普通农民和失地农民一样,均可以办理养老保险,手续按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个人身份注明农民就行。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谢轩轮了解到,缴费按上年度梅县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21 元的20% 缴纳,即单位的12% 和个人的8%都是个人负责,每个月184.2 元。缴够15年之后,就能每月拿到400 多元的退休金。
谢轩轮心里寻思,自己妻子55岁退休,领个8 年基本就回本了,剩下的都是国家负责。虽然说一个月400 多元不是很大数目,但一旦丧失了劳动能力,买油米的钱就有了,真正是老有所养。
越想越划算,谢轩轮决定帮妻子林丽清买个养老保险。
可是林丽清是1964年出生的,已经43岁了,离退休年龄不够15年了,怎么办?县地税局说可以补缴!
2007年12月26日,谢轩轮帮林丽清办理了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业务,一次性补缴了4 年,并从2008年开始逐月缴钱。
“后来发了个存折,每个月扣钱,今年七月开始扣188.2 元,很方便。”谢轩轮曾经鼓励亲朋好友去购买,但很多人认为每个月扣将近200 块钱很贵,因为农民收入有限,单位这一块也要自己负责,压力太大。
“可是保障也大点啊,以后待遇高啊!”谢轩轮给朋友计算,朋友还是不为所动,说单位那一块比例太高,如果能和珠三角一样,集体出这一部分,估计买的人就多了。
谢轩轮的朋友也许并不知道,能参加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是社保局默许的,并不是专门针对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
“如果每个农民都来参加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财政的压力将会非常大。” 梅县社保局官员坦诚道,要彻底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应该设立专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对于本身财政比较穷的市县来说,需要省里面的资金支持。“几个亿的启动资金我们肯定拿不出来的,珠三角有再好的制度也难以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