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空账原因:因计算方法不同
作者:北宸人力 |
发布时间:2017-08-17 |
阅读次数:3073
老百姓担心养老金缺口不能补上,担心未来退休后,国家没钱发养老金,担心未来生活水平降低。那么,这些担心都是从何而来呢?
其实,这些有关养老金的议论,都源于一份报告的发布。这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写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也就是个人交的钱,账面上记着2.4万亿元,实有资金2700多亿,两者相减,出现了2.2万亿元的空账。
空账,就是账上看着有钱,实际没钱。这个巨大的空账真的存在吗?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行了求证。他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到2011年底,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记账额是2.4万亿元,而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万多亿元,这样两者相减,应该只有四、五千亿的空账。
据人社部介绍,这个空账确实存在,但规模没有那么大,主要原因是因为计算方法不同造成的。人社部和中国社科院的专家都强调,因为有了个人账户的设置,才有了空账的概念,空账并不等于养老金亏损。
因为计算方法不同,人社部和专家对于空账规模也有不同的说法。但是,不管是按哪家的算法,这个空账是存在的。专家说,这是由于制度设计形成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空账的存在,会不会影响养老金的发放,继而影响老百姓的利益呢。
王维今年43岁,在长春市一家商场做现场管理。每个月,她的工资中都要扣除一部分钱,用来缴纳养老保险。王维每个月养老保险的缴费情况,被清楚地记录在长春市社保局的信息系统里。只要参加了养老保险,每个人在社保部门都会有这么一本账。
从这个信息系统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养老金的缴费主要是两部分,
一部分是单位交的钱,比例是参保人工资总额的20%,
另一部分是个人交的钱,比例是个人工资总额的8%。按照制度设计,单位交的钱当时收了当时就能用,给退休人员发养老金,而个人交的钱不能动,要等到退休后连本带息再发给参保人。这种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模式,就是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专家介绍,我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步建立起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但在这个制度建立之前,还有很多退休人员和即将退休的人员,他们没有缴过费,而他们的养老金也得从这里出。以王维所在的吉林省为例,在1998年实行了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年,这个省就有87万离退休人员需要支付养老金。在全国,这个人数更是达到2000多万。当时,单位缴费的钱不够用,因此,这些之前退休的人员的养老金,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当时在职职工的个人缴费,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个人账户空账。所以,因为历史原因,原本设计当中不能动的个人缴费,有一部分钱流动了,用来给之前退休的人发养老金,这才形成了账上有钱,实际没钱的局面。
上一篇:专家解养老金难题:按缴纳年限退休
下一篇:人保部称将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