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浙江省助大学生网络创业;可获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
截至6月底,今年浙江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8.16%,这个数字在去年是78.18%,虽然只下滑了0.02%,但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与单位招聘需求下降之间的错位,仍让人感觉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
记者从省政府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特别提到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区(村)公共服务平台就业、提高自主创业贷款额度、鼓励网络创业、强化就业服务等措施鼓励就业。值得关注的是,扶助高校毕业生网络创业在全国还是首创。
举措一
提供万个社区(村)岗位
2013年浙江高校毕业生共有26.81万人,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3万人,再加上外省来浙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总量会超过40万人,而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却不断减少,“就业难”在所难免。
“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与企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省人力社保厅巡视员黄亚萍认为,除了外部环境,这两方面的差距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原因。“企业希望招到有经验或者能够从事一线工作的人,而大多数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基层的工作。”
这与基层工作累、待遇较差有一定的关系。
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并且通过大学生带动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现状,省政府提供了1万个社区(村)公共服务平台的岗位,并承诺了“收入保障”:“毕业两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被选任或招聘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专职工作的,应确保其年收入不低于当地上一年的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省人力社保厅党组成员、就业局局长仉贻泓说,去年,浙江省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0087元。
举措二
自主创业贷款额度提高
前几年,我省就一直在鼓励大学生创业。今年,在扶持中规中矩找工作的毕业生时,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也能得到“实惠”降低了市场的准入门槛,其中明确可以依法分期缴纳注册资本,从事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软件设计和动漫游戏等现代服务产业的内资企业试行“一址多照”,也就是几家企业经营场所可以登记在同一个地址下。
针对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初期普遍面临资金紧缺、融资困难的问题,我省将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从20万元提高到了30万元。将2年贴息期限延长到了3年,设立合伙企业可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举措三
扶持网络创业给补贴
作为电子商务大省,浙江网络零售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并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仅去年就实现了2027.4亿元的网络零售额,网络创业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的目光。
我省也根据这一特性给出相关意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在浙从事电子商务经营,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实名注册认证,经人力社保和财政部门认定,可按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年的毕业生创业者,还可以获得一次性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补贴。在浙江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都可以享受。
据悉,这一政策还是浙江独有,全国首创。
举措四
对毕业生求职进行登记
我省要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与到就业准备中。
为此,我省提出了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数据库,无论是省内外高校的毕业生都可在我省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享受免费就业服务和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其中特别的一点是提到了各类人才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机构的作用,对于免费并成功介绍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办理就业登记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每人不低于100元的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此外,对于城乡低保家庭、孤儿和残疾人三类高校毕业生,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求职补贴。
举措五
弄虚作假将被曝光
学生毕业能不能找到工作,这是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学校的指标之一,甚至与招生人数、专业是否存在都挂钩。每年8月30日是当年毕业生就业率的最后统计时间节点。由各高校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初次就业率。从各高校上报的数据看,几乎家家都是优等生,拥有90%以上就业率的高校很多。
这些数据背后有没有水分?浙江省教育厅学生管理处处长丁松泉说,每年都会与高校强调就业统计中不得弄虚作假,否则将会通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些学校或工作人员,没有能够认真贯彻这一条工作纪律,甚至还会发现个别学校以扣发学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手段逼迫学生签订“假”的三方就业协议。
“我们在前两次的核查当中也发现部分高校的就业率数据超出允许的误差范围,我们内部进行了通报,也进行了严肃批评,包括去年我们核查下来,由我负责跟每一个分管的校领导进行谈话、约谈,要求进一步整改,学校提出整改的意见。”丁松泉说,为了更加严肃的做好这项工作,今后对于发现这样情况的,直接通过新闻媒体和浙江教育厅的官方微博来发布。
举措六
毕业生直接参与就业调查
去年新成立的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对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调查。主要是对毕业一年后和三年后的学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丁松泉说:“以这个调查的数据作为我们高校考核的依据,今后初次就业率将逐步退出我们的考核。在去年我们考核的都是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以后的就业率、毕业生的创业率、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平均的起薪水平和学生对母校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把这些跟踪调查的指标作为我们考核的依据。”
浙江省教育评估院负责人施老师介绍,这个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公平性绝对经得起推敲。“在上报初次就业率时,我们拿到了学生的信息。第二年,我们根据这些信息,给学生群发短信,告诉他们我们在网站上有一个调查。每个学生收到的用户名、密码都是不一样的,且登录一次就作废了。相当于每个人一定要自己来完成问卷。”今年,有24万去年我省高校本科毕业生来做调查。“一个学校给几千个毕业生都打一圈电话,关照要站在学校角度填问题的可能性不大吧!”况且,在此类调查中,省教育评估院还有一些保证公平性的措施。
举措七
就业难的专业会被调整
时报此前报道过,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杭州想做律师做不了、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只能找到销售工作。
丁松泉说,就业困难的专业确实存在。从目前高校报上来的情况看,研究生最难就业的是应用数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农业资源利用;本科生是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职专科生城镇规划、计算机应用技术、文秘专业。
对于连续几年就业垫底的专业,省教育厅会指导高校限招人数或停招。丁松泉说,“我们也希望社会理解,我们高等教育培养的不是直接上岗的职业培训,高等教育按照它自身的要求,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我们跟经济社会有一个长期互动的问题。”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些科学性、规律性的东西,它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比如说理工科背景的大学,需要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性学科的支持,否则会影响到整个学生的发展。同样道理,文史哲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为背景的大学的基础学科,像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不高,但专业还是不能停的。
据了解,浙江工商大学的哲学专业,就因为就业率低,这几年的招生人数基本缩减到20个,在入校转专业时,又有不少学生“逃”走了。
“这就需要高校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丁松泉举例,社会学在我省就业率也不算好,但是,今年有一所本科高校的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全部就业,问了原因,原来是高校做了调整,学生也降低了要求,非常淡定地去了收入相对比较低的地方。因为学生自己调查过,他们的学哥学姐起步收入都不高,但三五年后收入都达到了十万八万,甚至更高的收入。“专业调整肯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量和结构肯定要调整,另外学校也要考虑,怎么样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举措八
拟简化报到证的相应手续
丁松泉提到,现在高校毕业生还在沿用计划经济年代的报到证。教育部门正在与相应的部门协商,拟通过凭毕业证书的方法来简化手续,因为现在毕业证书造假的情况已不如以往猖獗,而且真伪能通过网络核实。同时,设想用劳动合同来取代现在的就业协议书,主要是更好地保证学生的权益。“协议书上更多的是对毕业生的约束,却没有对毕业生有所保护”。同时还设想开通大学生网上就业网,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基础上,允许用人单位查阅部分权限内想获知的信息。
欲了解更多保险产品及资讯详情,您可登陆www.xyz.cn,新一站保险网竭诚为您提供专业、高效、优质的在线保险服务。无论身处何方,您只需点击鼠标或者拨出一个电话,新一站即将保障送到您身边。新一站您的保险新选择。